找到相关内容312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*

    乃非,是皆字意。明天下以明德,乃免于操切,即涅槃意。孔化与佛化,又无不同也,皆大悲为人之学,而大智究竟之学。”(以上均见《竟无小品》) 欧阳竟无尝言:“宗趣唯一无馀涅槃,法门则有三智三渐次,非...佛法。故此三乘教法,皆不离佛住之大乘也。”(《佛法之分宗判教》《太虚法师文钞初集》第三编“佛学”)对于中国大乘佛教,太虚大师则曾判之为八宗,并唱八宗平等之论。如他在《略说贤首义》一文中,摘录他在《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851008.html
  •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宗教思想结构

    一条基本的架构,贯穿并承托起全部观音思想体系,这便是观音菩萨的“般若波罗蜜”。  般若是一种神圣的智慧,波罗蜜意为度彼岸,即达到一种解脱一切痛苦的妙乐境界。大乘佛教的学说告诉我们,小乘圣者的孤立度、出离现世的作法充其量只是一个消极悲观、脱离社会、自私、狭隘的;若能发菩提心,精进修行,证悟般若圣智,即可成为高于小乘四圣的大乘菩萨。证悟这种般若圣智的菩萨,已完成自身的觉悟与解脱,所以叫...

    李 利 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651063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、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小乘圣者的孤立度、出离现世的作法充其量只是一个消极悲观、脱离社会、自私、狭隘的;若能发菩提心,精进修行,证悟般若圣智,即可成为高于小乘四圣的大乘菩萨。证悟这种般若圣智的菩萨,已完成自身的...The History of Religions》1976年11月)一文中称观音为半个亚洲的崇拜对象。的确,这种信仰及由此形成的观音思想,对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各方面均产生很大的影响。  中国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851066.html
  •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

    rdquo;[2]虚云被老人锥到痛处,始知持心比持身更重要。佛法世间得,以前的作为与外道的做法无异,修行功夫再好,顶多做得一个延年益寿,成仙不死的而已,与作一名佛教徒,要求走菩萨正道,“上求...住,人一见就吓得跑掉。虚云在山洞里一心观照,以念佛为务,严格的苦行,使他有过不断的小悟,最终得到大悟,自认为这时已经“万物皆备于我,心中欢悦,以为四禅天。我今并一钵而无之,无碍自在,因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051475.html
  • 怎样读“妙云集”(2)

    所谓大乘与小乘之分。就教理上来看,中国传统的说法,认为的声闻与缘觉,是,是利而不作利他的,称为小乘。自觉觉他,利利他的菩萨称为大乘。中国的佛教,向来高扬大乘,斥小乘为焦芽败种,不够代表...十二门论亦云:“若不知二谛,则不知利、他利、及共利”。释尊应现人间,席不暇暖的说四十九年的佛法,其目的就是为使我们这些颠倒苦恼的众生,转迷成悟,断惑证真,离苦得乐,从利利他的实践中,积集福智资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151812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“十六字”纲领

    苦,苦有“八苦”,而最根本的是有这个躯壳,身为苦本,生生死死,永无了结;六道轮回,永难出离,我们要脱生死,就要有脱离生死的紧迫感。  2、 不能发愿只当  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,是利利他的法门...息息相关。从理上讲,“他不二,”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。”利他就是利己。因此,我们发心度一切众生,当然也就是包括自己和你的亲属在内。我们修行就是应当把自己放到众生当中来修,不能脱离众生,更不能把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6.html
  • 法海知津(下)──读《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》

    并不如大乘经典所描述的那种的形象,【有出世倾向,有解脱体验的僧侣,一样的游行教化,弘法利生;为佛教的开展,为众生的利益而随分努力】[3]!【佛法本来无所谓大小,大乘与小乘,是在佛教发展中形成的】...吧!作者并没有“梵志高”的态势,依出家和修行的真义宣称释迦佛的出家方式乃是因地制宜,适应古印度风尚的产物,而不是放诸四海的修道准绳,表现相当的理智和勇气!然而这样的看法,除了作者慧眼所见外,应该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453001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平地。回顾曰:渡来!渡来!师曰:咄!这,吾早知,当斫汝胫。其僧叹曰:真大乘法器,我所不及!言讫不见。”   佛教的根本教义,也是宇宙的根本法则,是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佛教修行有成就者,...阿赖耶识深处的某种奇异直觉能力,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洞察到宇宙和生命的奥秘。如印度瑜伽大师古比?克瑞西那在他的名著《蛇火》第十六章中(转引陈兵、徐湘灵编著的《佛教与密宗入门》),描述他的一段亲身体验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试论僧肇《般若无知论》的易理思维

    ,皆可成佛,是以成佛作主由己,当下自觉觉他即是佛。又佛法不离世,尚能济群迷,是以佛非,还在助人解脱,方完成“自觉觉他”之意义,因此,成佛可以是有情众生,亦如儒家理想人格是我们可以来成就的。不论...佛理时,用许多易理思惟格义佛教,推广佛学思想?此颇值我们细细玩味。又若其真是以玄理解佛理,究竟其般若学中有哪些是易理的思想?又其玄佛之思融合后的特点是何?诸如此类等问题,都是本文所欲探究以了解的...

    张晓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054787.html
  • 印顺导师止观开示之特色── 吕胜强 美东同净兰若

    一般人指为)。   (2)为得“胜知见”:得胜知见,又可分三类:一、修光明想:这本是对治惛睡所修的。睡眠是闇昧的,惛睡中每每梦想颠倒;睡眠重的,到起身时刻,还是惛睡不觉...还是说,表示(教),佛法已成为现实(时空中)人间的佛法。指虽不是月亮,但确能引人去注意月亮,发见月亮。所以心体验的内容,尽管“说似一物即不中”,却不妨表示出来。(《中国禅宗...

    吕胜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654795.html